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小玉的味蕾大評比!
嗨嗨,大家好!小玉我又來了~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酸菜魚」,說真的,我也超愛啦!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
首先,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像是初春的微風,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
而對於刁民呢,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超有古早味!魚肉部分也很扎實,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
不過說到口味選擇,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
什麼是酸菜魚?
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
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起源於渝派川菜,滋味獨特,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
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流程是真的複雜,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
鮮魚: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
酸菜: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
湯頭: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
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
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嘻嘻,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趕緊繼續看下去吧~
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
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自己烹飪,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交給他就對了,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
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首先,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一開始喝,有點點的酸味,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嘻嘻,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我以前吃過的酸湯、酸菜魚比起來,這家真的是更耐吃!💕
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只有用鹽,超級天然的啦!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超級無敵好喝!💕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辣、鹹、油的口感,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對我來說超級好吃!
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再來說說魚肉~是有帶皮的那種喔!魚肉超滑、皮有點Q,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份量超足,兩人分享剛剛好,價格還很可愛喔!
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口感真的有深度、有層次,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那魚肉部分,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而且喔,他們不用裹粉、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超級實在的!
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嫩嫩的,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完美啊!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我都快醉了~~~
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
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刁民酸菜魚崇德店」,妳知道嗎,人超多的啦!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接近五點才進去喔!
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牆上寫的「不當愚民當刁民」和「刁民我驕傲」真的好有個性,感覺很潮很年輕!
當我們坐下來,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我們就坐在二樓。
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中盛),真的,當魚端上桌,那個盤子超級美,白底藍字,我馬上拍了好多照!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所以幾乎都挑掉了!
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金針菇呢!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最後,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真的是太迷人了啦!✨🍲
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還有魚皮的膠質,酸度也剛剛好。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像豬肉片、金針菇等,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
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
踏輕酸菜魚 |
刁民酸菜魚 |
|
湯底口感 |
邱家兄弟生態養殖(鱸魚骨)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濃郁滑順 |
龍骨湯頭(豬骨) |
酸菜來源 |
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不加黃色素 |
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
魚肉部位 |
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4人份,烏鱧魚片 不裹粉,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堅持不偷斤減兩 |
烏鱧魚片 |
配方工法 |
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雞心椒、 藤椒、青紅花椒 、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
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寬粉、木耳金針菇、魚片及花椒油 |
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
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湯底、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
不過,在多方面的比較後,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當然,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
西屯踏青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踏輕酸菜魚,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
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記憶,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中和踏輕酸菜魚推薦
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酸菜魚宵夜推薦
結語,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三峽酸菜魚推薦
農村地壟溝里爬出來的人,鉤桿鐵齒并不陌生,尤其是鋤頭,我從記事的時候,就知道我家西下屋的倉房偏廈子里有三四把,大鋤板的,倒扣斗形的,扇面形的,鐵鋤頭板面溜光錚亮,一點也沒有銹跡。那幾張鋤頭,爺爺、父親總害怕雨天生銹,使著不透落,每年一進入四月就掛在三間房的陽面墻垛子上,讓它們感受著強烈的陽光。每一天收工回來,爺爺、父親總是把幾張鋤頭收拾得锃明瓦亮。大鋤頭主人是爺們兒,小扒鋤屬于娘們兒。倉房里還存著六七把小“扒鋤”。大鋤頭,小鋤頭,都是東北大平原上的農民們愛不釋手的季節性勞動工具。一九七四年八月,我九年級畢業第一天一到生產隊報到,程隊長就指示領工員到生產隊倉庫保管員那領了一把大鋤頭、一把扒鋤。回家父親用搶刀坐在門檻子上開了刃,用銼銼去了毛刺兒、電焊留下的麻麻點。安上了一個和我一般高的柳木鋤把,這一把大鋤頭一直跟我到了1990年谷子、糜子放片上場的季節。 鋤頭,是農民人手一把的勞動工具。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石鋤。有文字記載的青銅鋤最早出現于西周時代,一直沿用到春秋戰國。1953年春,中央國家文物局考古訓練班專家在浐河東岸半坡村附近發現一處類似遺址的遺跡。在河岸臺地的剖面上,有灰土層、紅燒土層、紅燒土、灶坑和灰坑,以及夾雜在灰石中的骨制斧、錛、刀、笄、針等各種工具、用具。1954年秋到1957年夏,考古專家先后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的發掘,這5次發掘并清理了40多座房屋遺跡,發現了我國最早的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錛、石鋤、石鏟、石刀、陶刀、石磨盤、石杵、石鑿等735件。從大量的石鋤、石刀、石磨上看,古老的中華民族和其他先民一樣,“以食為天”,為了生存,把鋤頭、刀具、石碾子、石磨作為最尊崇的勞動工具。 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我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鋤。1950年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了長10、寬10.5、距2厘米的鐵鋤。中國歷史博物館藏的這種形狀的鐵鋤,造型符合力學原理,安裝把柄后有利于農民們使用。輝縣鐵鋤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把鐵鋤。 鋤頭和草是天敵。除草、松土有利于植物土壤中的養分,使莊稼根部及時透氧、吸氧,保持正常氧氣循環。氧氣循環也利于秧苗保墑,提高地溫。所以鋤頭在農耕四季中的夏秋兩季是一件不可缺少的田間勞動生產工具。 東北平原,在農業生產這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先進的”勞動生產工具。比如在遼南、鐵嶺、北安、饒河、方正一帶開發使用了現代化的鋤頭——“除草機”“鏟耥機”。機械化鏟地,讓躬耕隴畝的農民大開眼界,也告別了大幫哄,一人一壟的笨拙手工鋤地的年代。 南方的鋤頭和東北大平原上農民使用的鋤頭是兩碼事,我們東北平原的鋤頭是“鏟形”平放,和土地地面接近于平行,稍稍有點吃土的角度,摟的成分大。刨,往下,鏟,隨著作用力向使用者用力的方向,鏟的土層薄。不管是鋤頭,還是鎬頭,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躬耕隴畝形象賴以生存的道具。哪一個場景,都離不開火燒云,都是在夕陽下,彎下腰去,面對我們慈善而貧瘠、地老天荒的黃土地、黑土地。鋤頭,不只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堅強的慨嘆和牢騷,鋤頭已經伴隨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告別了九章、天問,揭竿而起的時代。 說起鋤頭,東北大平原上,人們一定還記得鐵嶺昌圖的張鐵窩子。民國初期,鐵嶺通江口有名的富商張鐵窩子是永增盛商號的創始人,因其經營的鐵匠爐在當地有一定影響,人送綽號張鐵窩子。1903年沙皇俄國修建中長鐵路,火車逐漸取代了水路和陸路運輸,于是這個叫張鐵窩子的人開始關注農具鑄造業。據講,當時從關里運來的農具比較暢銷,而鐵嶺、四平、通遼東部地區鐵匠爐較少,張鐵窩子看準了這一商機,幾經波折籌措資金,建起了鐵嶺地區一家最大的鐵匠爐、鐵匠鋪,也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公私合營過來的國營通江口農機具修造廠。這個修造廠主要以鑄鐵鏵、生鐵鍋和農用的鐮刀、菜刀、釤刀、鋤頭、掛馬掌等為主。綽號張鐵窩子的意思是所有的鐵器張家無所不能。 鋤頭不僅是勞動工具,也是農民田間地頭較量體力的好工具。夏季鏟耥季節,干了兩三個小時的莊稼漢,一到休憩的時候,總有一些體力較好的小爺們,在地頭較量一些拉鉤、支黃瓜架的“體育”競技比賽。 鋤鉤很像我們漢字里的標點“問號”(?)。拉鉤,就是你一張鋤頭,我一張鋤頭,兩個鋤鉤子一搭,就開拽。有能耐的,有耐性的,有力氣的,會使悶勁的,也有會找竅門的,十有八九會贏。拉鉤過程中,也是通過這種方式檢驗某一家鐵匠爐、鐵業社鋤鉤子的質量。拉鉤的結果是你要輸了,你的工分賬上就劃給贏家兩分或三分。 一九七四年八月,我剛剛回村“就業”當了一位農民,就趕上了放秋壟。放秋壟就是已經接近成熟的莊稼地里,再最后鋤一遍草。也就是農民常說的“摟草打兔子”。基本程序規矩是拔大蒿子,拿大草。見草下鋤,我不知道這一項最簡單的活計還有很多竅門,一鉆進青紗帳里,里面悶得大汗淋漓喘不出氣來。一根五六百米長的壟頭四根壟一排,就是快手也要半個小時。要是遇到蒿草多,難鏟,至少接近一個小時。放秋壟,隊長、領工員是“查邊”的。他們拎著鋤頭做監工。若是哪個偷工減料,“花搭”板子帶冒鋤,浮皮潦草,不管三七二十一,冷不防,照你后屁股就是一鋤頭掄下去,非打你個前趴子不可。我就是一排四根壟沒到頭,讓老隊長打了三回的“小半拉子”。 1990年,我工作調動,回歸省農墾總局的一家農場,我的兩把鋤頭一個小扒鋤一直跟回農場多年,山坡上開點荒,刨點地,幾把鋤頭就解決了我們一家六口人的吃菜生活自救的大問題。直至農場使用了松土機、鏟耥機、中耕機,農場連隊職工的鋤頭才逐漸退出歷史的大舞臺。我家的幾把鋤頭,在墾區博物館里做了編號,一直成為了展覽的人見人贊的小“文物”。 >>>更多美文:心情日志
凄美的紅塵多情癡 默默無聞的我 愛上嬌羞不語的你 烈火焚燒 焚燒我們永不褪色的情意 江南煙雨 帶不走你的溫柔細膩 遠去的神話多美麗 風度翩翩的我 愛上風回雪舞的你 天空彌漫 彌漫我們永不分離的氣息 滄桑歲月 偷不走我的忠貞不渝 誰在一生一世描繪你凝望你 我藏在心底的回憶 全都是你呀全都是你 歲歲春風又綠 枝頭開滿相思 緣來緣去 是誰留下了這首最美的詩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詩
現在的街上,很難再看見挑著豆腐桶走街串巷賣豆腐的商販了,可在我兒時,賣豆腐的商販,幾乎都是挑著豆腐桶,沿街叫賣的。這個記憶我特別深刻,因為我的父親,在那個年代,他就是一個挑著豆腐桶,走街串巷賣豆腐的人,正是他不辭辛勞,靠賣豆腐養活了全家。 父親原本是一個農民,可為了生計,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學會了自己磨豆腐、賣豆腐。 俗話說,世上最苦的三件事,是捕魚、打鐵、磨豆腐。可見農家磨豆腐是一件有多辛苦的事。那個時候,父親常常前一天傍晚就要開始泡豆子,等到五更半夜,父親就要起床開始拉磨。等到麿好,回鍋煮沸,再壓制成品,常常已是天明。這個時候,父親就會挑起兩只裝豆腐的水桶,高聲吆喝“賣豆腐啦”,印象中,他似乎只會吆喝這么一句,因為他不愛說笑,也絲毫沒有生意人的精明,所以賺的錢少,只夠全家勉強維持生計。 本指望賣豆腐,能改變家庭境況,可事實上,除了父親的日夜辛勞,我家的日子并沒有改善多少。記得上初中時,我穿得還破爛不堪,更沒有零花錢,周末回家唯一能改善營養的,就是吃父親賣不掉的豆腐。 記得那是初三的冬天,北風呼嘯,天空突然飄起了雪花。住在學校集體宿舍,上學校時,我忘了帶一件御寒的棉衣。那天我們全班正在上語文課,突然,父親挑著賣豆腐的木桶,來到了教室門前。看見土得掉渣的父親,居然挑著木桶,來學校找我,我不禁羞紅了臉,低著頭,在同學面前感到無地自容。那一刻,我真想父親能夠明白我的心思,立即轉身就走。 可父親把木桶放在一邊,仍執拗地在教室門前徘徊,他把頭伸向教室,透過窗戶,不停向里張望。這時,我再也忍受不了父親四處張望的目光,我霍地起身走出了教室。 見我從教室出來,父親頓時喜笑顏開。原來,父親冒著大雪給我送來了一件新棉衣。 我穿上父親送來的新棉衣,雖然樣式不好看,但是確實很暖和。 給我送來新棉衣,為了不耽誤我學習,父親囑咐我幾句后,轉身挑起豆腐桶就走了。 可就在我剛要走進教室門檻時,我突然聽到身后的父親,朝我大喊,只見他一邊氣喘吁吁向我跑來,一邊喊:“等一下,等一下!” 我轉身,莫明地望著奔向我的父親,只見他手中揮舞著幾張鈔票,急切地說:“剛才我忘了,你的生活費,你不能省呀。” 我接過父親手中遞來的幾張紙幣,我數了數,一共十八元。那是幾張怎樣的紙幣呀,那上面浸滿了油漬和汗漬,似乎還有豆腐味,臟兮兮的。我捏在手里,感覺紙幣似乎還帶著父親的體溫。 父親就要去賣豆腐了,我立在學校的屋檐下,看父親重新去挑起兩只豆腐桶,在雪地上,父親留下兩行深深淺淺的腳印,我轉過臉去,卻發現我的眼淚竟潸然而下。 第二年,我考上了高中。我第一次發現,父親的眼睛好亮。 再后來,我上大學,他繼續干他的“豆腐人生”,挑起擔子賣豆腐,而我坐在安靜的教室里發奮讀書。 如今,我早已有了工作,父親也不再挑著兩只豆腐桶走街串戶賣豆腐了,可我始終忘不了賣豆腐的父親。因為在我成長的青春中,正是父親靠賣豆腐,才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并給了我人生無窮的動力。 >>>更多美文:情感散文
FISF1515CEFE15EWFEF
留言列表